脂溢性皮膚炎

新生嬰兒皮膚柔嫩,出世之後的皮膚柔軟得比媽媽更加平滑。

但不少小朋友在出世幾星期之後皮膚忽然之間變得粗糙,甚至有黃色分泌物流出,乾燥痕癢的情況,究竟是什麼成因?很多家長也會擔心是不是濕疹。其實一個常見的原因是脂溢性皮膚炎。

脂溢性皮膚炎這個名字常常給大家一個錯覺,以為是油脂分泌過多造成皮膚炎。其實脂溢性皮膚炎是出現在油脂分泌比較多的皮膚,並非單純因為油脂分泌過多造成。到目前為止真正的成因還沒有科學定論,形成的因素包括媽媽請給幼兒的荷爾蒙影響皮脂腺分泌,真菌在皮膚積聚。

科學研究顯示百份之十的一個月大嬰兒有脂溢性皮膚炎,通常在出生之後三星期出現,可以維持至一歲或以上。“Cradle cap” 「乳痂」是最常見的症狀。受影響的嬰兒頭皮上會積聚黃色的油脂鱗片。最常出現的地方包括額頭,眼眉,眼皮,外耳,面頰及面部的正中位置。尿布的位置也有機會受影響。黃色油脂分泌底下的皮膚通常會出現紅腫。

嚴重的個案身體會有多處皮膚受影響, 包括胸口和腹部的皮膚,大腿的皮膚摺位。雖然外觀比較嚇人,大部份嬰兒也只有輕微痕癢,睡眠和食慾不會受影響。大部份在數星期至幾個月慢慢消散。

治療方面要視乎病情的嚴重性去決定,輕微的個案只需要用清潔液將黃色油脂鱗片除去已經足夠,較嚴重的個案醫生會處方抗真菌藥膏或類固醇藥膏,視乎情況而定。如果家長有懷疑或情況持續,就應該向兒科專科醫生作諮詢。